千古奇文《寒窑赋》,读懂定非池中物(二)

【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留多少绚丽诗篇、精彩文章,供世人研读学习,引导华夏文明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虽经起伏,却迎风破浪,流传千古。常读古诗词、古文,细品当中精妙之处,定能触动我们灵魂最深之处,产生共鸣,引发穿越时空的思想碰撞,影响并净化我们的思想,于今时之我们当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以修正我们的思想、行为,满腹经纶不第,才疏学浅登科,人情冷暖天道无常,当笑看人生!读千古奇文《寒窑赋》有感。

《寒窑赋》又名《破窑赋》、《劝世章》,是北宋传奇状元宰相吕蒙正担任太子太傅时为了劝诫太子(即位后的宋真宗)而创作。至今已流传千年,被世人称为千古奇文。后世评价该文“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文章将社会人情冷暖,现实无奈,事物规律和五常写得真明理透彻,虽然作者受当时封建思想的影响,文章观点有点宿命论的倾向,但总的来说,其中很多道理都值得我们去深思、领会,它能给暂时面临困境,人生处于低谷的人带来希望;也能给事业顺意,飞黄腾达之人以警醒。它是你人生化龙所需的风云,读懂它你定非池中之物!

1、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

孔子的文章写得超过世人,但是却被围困于陈国。吴国伐陈国、楚国救陈国的时候,因陈国皇帝怕孔子为楚国所用,便将孔子围困在陈国野外,孔子一行人被软禁,断粮七天,许多弟子病倒不起。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尚且受到软禁,断粮这种不公平待遇,为他人所不待见,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因此,当我们在受到不公平、挫折之时,应当学会释怀、永不放弃,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人能一生一帆风顺从不经历坎坷

2、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钓等待机会。相传72岁的姜子牙仍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最终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82岁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充分了,机会出现时我们可以牢牢抓住,并借机行事,成就事业高峰。如果平常碌碌无为、不思进取,机会来了你都不一定发现得了,更别说抓住机会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时刻做好准备,以最佳的状态等待机会的到,一遇风云便化龙!不要为自己的年龄偏大寻找逃避的借口,姜子牙72岁出山,82岁辅佐武王创建周朝,立功建业任何时候都不为晚,只要你付诸行动,成功就在前方等你。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汉将李广虽有射虎石的威名,却终生都未能够封侯。冯唐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一生怀才不遇。从古至今各个历史时期从来都不缺怀才不遇的人,现在、将来这种现象还会继续存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何避免。是金子总会发光,这话说的没错,但如果金子深埋在地里,它就发不了光。我们要做的不是报怨自己的怀才不遇,然后自暴自弃,而是如何在不同的场合展现自己的才华,让自己的金子光芒照亮别人的眼睛,从而获得施展才华的舞台,当然,前提是我们是一块有分量的金子。

4、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衣服虽然破旧,常保持恭敬礼仪,面带忧愁却可能怀有兼济天下的志向。范仲淹说: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表明的是范仲淹忧国忧民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也成就了范仲淹的贤名,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人生不论当前处境如何,当立下目标、志向,人穷志不能短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就不可能有辉煌的成就。

人生如戏,剧情如何发展取决于我们自己,是辉煌亦或是平庸,是富贵还是穷困,往往就决定于我们无数个取舍之间,当你的人生需要做出决策之时,希望本文能够给你带来启发,能够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你还有些迷茫,《寒窑赋》带你完成华丽转身。

举报/反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