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停滞期,孟加拉国戈帕尔甘杰1986年的一场风暴造成92人丧生,在风暴中发现的一块冰雹据称重达1020克,是有记载以来的最重纪录。除了目击者的描述和传说中的重量,所有关于这块冰雹的记录都丢失了。戈帕尔甘杰冰雹也成为了冰雹研究者口口相传的故事,并附带了一条准则:大型冰雹是有的,但关键是要进行记录。
这是促使气象学家基尔·奥尔特加开始四处给素不相识的人打电话,他从2004年开始研究冰雹。通过谷歌地球软件,他找到那些位于风暴路径上的店面,并致电请求他们提供地面上的情况更新。“尽管我那么热爱追踪风暴,”他说,“但有时候我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或人力每次都赶往现场。”
天气模型会显示冰雹可能在何处形成,其平均体积大概如何,但它们的预测也经常出现很大偏差。因此,每当美国出现强烈冰雹风暴,奥尔特加就会召集一个由研究人员和本科生组成的团队,把各种报告汇总起来。“冰雹带”——也就是下冰雹的地区——有多大?最大的冰雹体积是多少?
记录冰雹的报告大多来自普通人,准确性往往不足。一般人发现巨大冰雹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拍照。第二件事?给家人或朋友看。第三?放进冰箱,而冰箱里的升华——即从固态冰到水汽的相变——可能会让冰雹随着时间推移而缩小。
……落到你的车上
每一块冰雹的形状和分层都有自己的秘密。为了进行解读,科学家们用数学模型来预测冰雹的降落地点及其形状;然后再收集和分析实际的冰雹,以完善模型,拼凑出冰雹从风暴中落到地面的过程。
但因为调查程序不一致且缺乏资金,大型冰雹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依然是未知的。这些冰雹的下落速度有多快?是什么决定了冰雹的形状?一颗冰雹可能大到何种程度?

“关于冰雹的数据十分不尽如人意,”布里姆洛说。“有可能是地球上最糟糕的数据集之一。”
几乎所有冰雹都是在超级单体风暴中形成的,这种风暴带有缓慢旋转的上升气流。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风暴内部动力学的气象学家马特·库姆吉安表示,被称为“雹胚”的冰碴像“颗粒喷泉”一样被卷入上升气流。这些雹胚与水滴迅猛融合,变成不断增大的冰雹,直到自身重量无法保持悬浮状态,就会落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