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生前,尤其是他年轻的时候,人们认为他完全是个疯子,”《不可磨灭的城市:香港的剥夺与反抗》的作者林慕莲(Louisa Lim)说,这本书探讨了曾灶财遗留下来的东西。“即使在他去世的时候,也没有人真正对他作品的内容或政治信息感兴趣。但实际上,他早在其他人之前就在谈论香港的这些问题——领土、主权、剥夺和失去。”
今年早些时候,他几十年前的一件作品重新出现,将人群吸引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点:一座横穿马路的混凝土铁路桥,除了桥的编号和禁止涂鸦的警告外,它几乎没有任何装饰。
这座桥位于界限街的一个鸟市和一个体育场附近。界限街标志着1860年清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让给英国的领土的边界。桥涂了灰色的油漆,有部分地方的油漆在今年春天脱落(究竟是怎么脱落的仍是个谜)之后,显露出来自不同时代、层层叠压的曾灶财作品。这座桥曾是他最喜欢的涂鸦地点之一。

香港艺术家林兆荣说,今年3月底的一个晚上,他出去散步时偶然看到了界限街桥上的字迹。
“我觉得老香港又在跟我打招呼了,”林兆荣说。
消息开始传开,林兆荣所属的艺术家团体“怀疑人生就去”称这一发现为墨宝重见天日。他们指出,这是推动人们对香港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展开讨论的最早艺术创作之一:城市空间到底属于谁?
曾灶财对土地的主张根据的是他对家谱的解读,虽然这个主张的合法性存疑,但曾灶财凭自己的努力成了某种大众喜爱的君主;他现在以“九龙皇帝”的称号广为人知。他85岁去世的消息曾得到当地媒体的广泛报道,有些报纸刊登在头版的大标题使用了只用于皇帝去世的说法。

尽管他很有名,但他的作品经常被负责清除涂鸦的市政工人覆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