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转向常态化核酸检测,引发对经济担忧

5月初,东吴证券的经济学家估计在中国较发达的大型城市进行常态化大规模检测将囊括约5亿人,其费用可能超过每年1.7万亿元人民币(约25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21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该报道通过中国社交媒体传播,随后遭到审查删除。

一位卫生官员说,不需要在所有地方都进行广泛检测。

国家卫健委官员郭燕红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检测应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她说,检测频次应视当地情况而定。

尽管如此,除了上海和北京等主要大城市外,还有五个省和多个城市表示正在探索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其他措施。

在不太富裕的中部省份,严格的防控措施已经造成了损失。四川和安徽的地方政府最近几周呼吁公众捐款,以缓解医疗设备供应紧张。

社交媒体上不乏对新举措的嘲讽。在微博上,许多用户表示,新冠病毒检测可以促进因封锁和旅行禁令而下降的经济增长。

作为回应,中共报纸《环球时报》前主编胡锡进周一赞扬了河南的核酸检测计划。他还重申了官方说法,即与病毒共存在中国永远行不通,常态化核酸检测是该国的最佳选择。

胡锡进说:“请他们留点口德吧,别再用泼脏水的方式诋毁核酸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